疫情轉單效應 廷鑫滿手訂單

前年以來中美貿易戰加上今年的新冠疫情,重創全球經濟,中小型上市公司廷鑫興業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「廷鑫」)深受影響。因為貿易戰,使廷鑫加速將廈門的皮件生產線移回台灣;而疫情影響讓鋁合金廠產生轉單效應,今年3月起周六都需要加班趕生產。

純屬偶然 跨足不同行業

廷鑫的營業範圍很特別,它是台灣第一大的鋁合金棒廠,業務範圍卻又擴及生產鎂合金骨釘,現已進入人體臨床實驗,其他還有煉鋼使用的脫氧劑,以及轉投資皮件工廠生產皮件。

這幾項看似不太相干的業務,一家中小型上市公司要如何兼顧?「踏入不同行業,是老闆的策略性決定,有時候純屬偶然」,廷鑫公司總經理顏兆鑫受訪時說。他口中的老闆是近年因併購企業聞名的皇將科技董事長顏德新,也是他的父親。

顏兆鑫平日低調,一年裡的公開活動,大概只有自家公司的法說會。

廷鑫原規劃投資新台幣6.2億元擴產,後因轉單又須緊急出貨,配合增購生產設備,總投資擴大為7.3億元,由於加入經濟部「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」,其中4.88億元銀行貸款享有1.5%銀行手續費補助。

80後的顏兆鑫老成持重,對公司業務瞭若指掌。他說,位於台南仁德的廷鑫,是一家以生產鋁合金金屬相關產品「原料」的專業製造廠,公司引進最先進的設備,創新研發出特殊成分規格的鋁合金產品原料。新產品鋁合金扣件材料,可以提供汽機車、航太、電動車使用。

「我們的鋁合金原材料客戶,會先以電動車為目標,航太尚未介入」,顏兆鑫說。包括BMW、福斯、奧迪等國際廠發展電動車,為了減輕重量,需要使用鋁合金製的螺絲、螺帽、輪圈等,「預估只會增加,不會減少」,也將帶領螺絲、螺帽業朝高附加價值轉型。

受新冠疫情衝擊,顏兆鑫指出,鋁合金業務方面,大陸與歐洲產能無法復甦,轉單到台灣,今年3月開始,廷鑫下游客戶開始大量下單,公司產能滿載,「必須周六加班才能消化訂單」。

研發骨釘 邁入生技跳板

生產特殊規格的鋁合金棒,前提是要能「少量多樣」,這是台灣的優勢,但顏兆鑫說,「我們還是拚不過紅色供應鏈」。以往廷鑫有近四成產品外銷東南亞,但4、5年前,東協與中國大陸「十加一」區域市場協議生效後,台灣產品就失去了關稅競爭優勢﹐光是2%到3%的淨利差距,訂單就沒有了;現在公司業務有八成做內銷。

2018年廷鑫投資連鑄連軋機器設備,生產脫氧劑,參與越南河靜鋼廠招標,在十幾家競爭對手中,成為得標的3家廠商之一;去年越南誕生一家新的煉鋼廠,目前也準備供貨給這家新客戶。

至於皮件業務,顏兆鑫說,是公司承接原來亞美公司廈門廠的訂單,中美貿易戰使皮件銷美須交高關稅,廷鑫因此移回兩條生產線,在完成各品項認證後,2018年11月開始出貨。此舉也重新串聯恢復原來在台的皮件供應鏈。

跨足鎂合金骨釘業務,是另一個偶然。這項已在亞洲取得專利的醫材,也將成為廷鑫進入生技領域的跳板。